在第十一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,我们的项目致力于生产纤维素基新型可降解塑料产品,利用现有生产线局部替代进行工厂化生产,实现生产成本低廉化、生产过程无污染、产品降解完全,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,缓解资源威胁与环境压力。我们有幸深入了解这一项目,并采访到了大赛的主讲人赵笑宇学姐。
分工合作,立项创业
回忆起整个比赛的过程,赵笑宇学姐说:“在疫情期间,团队通过这种线上讨论的方式,针对项目本身给出较为清晰的思路,安排好分工,最终再做一个汇总。”与此同时,提到队员以及指导老师赵笑宇学姐也说道:“整个项目里有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学,队员们各司其职,把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知识与项目比较好的结合起来,做好自己比较熟悉的那一部分。除了发挥团队成员的自主性,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也对项目的一些基本材料进行指导,提出一些比较重要的答辩问题,团队会围绕这些问题去做更深入的讨论。”
攻坚克难,持力向前
在问到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,赵笑宇学姐说道:“作为团队,在初期队员更期待在一个比较集中的线下环境内,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的工作都不得不线上进行,积极性受挫,工作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。后期团队不断的通过增加我们开会现场讨论的频率,队员渐渐地建立起来了熟悉感和信任感,在整个项目了解慢慢深入下来之后,责任心也会更加的提升,工作质量以及讨论的效果也都会慢慢的得到一些改善。”
感受分享,经验传达
最后,赵笑宇学姐也对此类比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:“比较大的创新创业比赛的周期是比较长的,对参赛者来说,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着手进行这样的比赛,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时间,可以在这时候积极地联系一些已经有项目的学长学姐,或者是学院里的老师、本专业的老师是不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课题。另外呢,可以多去跟其他专业的同学们做交流,或者是去认识一些创业班的同学们,那可能会对这个比赛的参与、包括最后取得更好的成绩都有比较多的帮助。”